《联合早报》中文版4月24日报道:全球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宏观经济时代,面临总体供应短缺的挑战,急需公共与私人界携手做出庞大投资来加以弥补。
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前天在线上参与中国博鳌亚洲论坛2022的一个研讨会时指出,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接下来须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动能源转型与再生能源、促进各国的实体与数字联通、建立更有效率和坚韧的农业与水资源管理,以及投资于人力资源。
在这场题为《全球通胀、加息潮与经济稳定》的研讨会上,尚达曼强调,虽然全球尤其美国当前的高通货膨胀,部分是由短期的供需因素造成,另一个根本原因是中期的总体供应不足。
他指出,这个全新宏观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总体供应短缺不仅是短期现象,在中期亦然,全球正为多年来的投资不足付出代价。“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须做出的投资规模无疑显著超过各国在过往准备做出的投资,也超过我们原本打算通过各种全球机制共同做出的投资。”
实际利率将高于经济增长 滞胀风险真实逼近
这个全新宏观经济时代的第二个根本改变,是实际利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尚达曼警惕,过去几年的低利率时代即将结束。接下来,各国央行别无选择须以抑制通胀为目标,即使是一些同时肩负通胀和增长目标的央行,也须极力稳住通胀预期。这意味着它们须调高利率,促使实际利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在这种情况下,“滞胀(stagflation),也就是高通胀、低增长,在全球各地是非常真实的风险。在一些经济体,状况可能更接近衰退。”
尚达曼强调,当实际利率高于经济增长,各国在思考如何解决总体供应短缺的挑战时,便不能像以往那样只从财政政策或推出更大的政府预算着手,而是在国家和全球的层面构建一个公私合作的新契约,通过公共财政来动员私人资金。他进一步阐述,这涉及将公共财政重新定位,扮演替私人投资消除风险的角色,从而动员更多资金来满足全球接下来庞大的投资需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这也意味着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须以全球公共产品(public good)为核心宗旨,从全球利益出发,而不仅是为个别国家的需要而投资,尤其在应对气候危机和大流行病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全球应对金融冲击的机构角色也须提升,不仅要应付个别国家遭遇的挑战,也包括全球趋势引致的冲击。
尚达曼也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其他参与这场研讨会的决策者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泰国央行行长赛塔普(Sethaput Suthiwartnarueput),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