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股价受冲击 市值大幅下滑促使更多公司从新交所退市

2021-12-21 13:29:58 编辑:贸促会驻外代表处新加坡 驻新加坡代表处审核

《联合早报》中文版12月11日报道:交易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到冲击,部分新交所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下滑,甚至较它们的盈利增长潜能和资产值还低,促使更多公司趁机除牌。

新加坡本地上市公司除牌数量连续两年维持在30多家。加上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远远不及除牌,上市公司数量去年跌破700家,今年进一步减少。

据统计,今年来除牌的公司共有32家,总市值约555亿新元,在4月份除牌的怡和策略(Jardine Strategic)的市值就高达486亿新元。如果包括已经宣布除牌计划的则共有41家,总市值大约569亿新元。

卓星企业融资(SAC Capital)分析师麦敏媚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去年有34家公司除牌,这显示本地股市的除牌风并无停歇的迹象。

麦敏媚认为,本地上市公司纷纷除牌的原因很多。“一些公司的股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幅修正,造成估值下滑。与它们的盈利增长潜能和资产值相比,公司可能认为交易价具有吸引力,因而决定私有化并除牌。有的公司则因此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此外,低利率使得筹集资金以进行收购的成本减少,以及企业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时,减少资本支出,持有的现金增加,也使得私有化行动更容易得到市场接受。有小部分实力较弱的上市公司因无法抵挡严峻的营运环境而支撑不下去。

展望来年,大部分分析师都认为,本地股市恐怕依旧无法逆转除牌的趋势。

截至今年10月,本地上市公司共有671家,比去年1月的720家减少了49家。港交所截至本月9日的数据显示,在主板交易的上市公司共有220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