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印度》10月21日报道,国际SWIFT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人民币占国际支付的5.8%,高于8月份的4.82%。这是过去五年来人民币所占的最高份额。尽管如此,美元仍然是全球贸易中的主导货币,9 月份所占份额为 84.15%,较 8 月份的 83.95% 略有上升。人民币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SWIFT贸易结算中第二大使用货币。这标志着中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欧元目前在国际支付中排名第三,其份额从8月份的6.43%下降至9月份的5.43%。 日元和沙特里亚尔紧随其后,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这一发展正值中国不断扩大其全球经济影响力之际。 尽管与中国经济规模相比,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仍然很小,但已从大约五年前的1.81%稳步上升。
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是一家比利时合作协会,提供与全球银行之间执行金融交易和支付相关的服务。 传统上,美元和欧元在SWIFT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到2023 年,美元和欧元在10笔支付中将占据超过7笔。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崛起被视为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其努力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体现。 然而,与美元的46.6%相比,人民币的份额仍然可以忽略不计。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实行稳健汇率制度,加上中国强劲的出口经济,帮助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获得了牵引力。
SWIFT 的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人民币的日益突出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作用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