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怠速运行”挑战不小

2024-08-28 18:29:10 编辑:贸促会驻外代表处法国 驻法国代表处发布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期,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公布了二季度法国经济的相关数据,多项指标整体向好,法国政府也评估相关数据“符合预期、表现优异”,并期待“奥运效应”能够助力经济持续增长。不过,法国经济学界对此态度谨慎,认为解散国民议会引发的政局变动和地缘政治博弈导致的需求疲软将成为制约法国经济稳定预期的重大阻碍,“怠速运行”下多个结构性痛疾将成为影响法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挑战。

  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外贸与投资回暖的助推下,二季度法国经济环比增长0.3%。造船业订单交付等助力出口保持强劲,而进口部门则因投资孱弱与家庭消费萎靡拖累有所疲软,整体上进一步弥合了新冠疫情冲击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企业投资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重新步入正轨,实现0.1%的增长,其中服务业投资上涨明显,有效对冲制造业投资颓势。同时,法国公共财政支出仍然处于高位,其中政府消费增长0.3%,政府投资增长0.6%。法国统计局也同期将2024年法国经济增长预期调整为1.1%,高于此前设定的1%的增长目标。对此,法国经财部长勒梅尔态度乐观并指出:“2024年累计增长率已达到政府设定的目标,并可能最终超出预期。法国经济持久稳健的表现与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有所不同,显示出法国政府推行的供给调节政策及系列改革措施正在发挥效果。”

  法国经济学界对本季度经济数据保持谨慎态度,认为法国当前面临的政治僵局与外部形势动荡所引发的需求疲软值得警惕。一方面,法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法国商业景气指数仅为94,下降了5个点,是自2021年2月法国疫情全面暴发以来的最低点,其中工业与商业部门下降最为明显。对此,法国雇主协会提醒,“解散国民议会与提前选举后的前所未有的政治环境,正在阻止商业信心的小幅复苏。在商业领袖的视野中,法国的商业前景正在不断恶化”。勒梅尔也警告,“摆脱当前的政治僵局至关重要,否则将使经济增长和公共财政付出巨大代价”。另一方面,法国经济观察与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在欧元区增长弱于预期、美国大选不确定性上升、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热度不减等诸多复杂因素下,法国的外部需求正不断弱化。据统计,当前,法国相关行业的外国订单水平已降至2021年5月以来的最低。

  另有法国经济学家警告,相较于短期的经济困境,当前法国经济“怠速运行”下的多个结构性痛疾难解,将对经济的发展与韧性带来长远负面影响。在公共财政方面,近期,欧盟相关机构针对法国等7个欧盟成员国启动了过度赤字程序,强行要求法国调整预算,并在9月提交“可信的预算轨迹”。对此,马克龙政府为2024年设定的赤字削减目标为250亿欧元,并计划在2025年继续保持节流状态以改善公共财政状况,最终在2027年将预算赤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控制在3%以内。但政治变动可能对法国的减赤努力造成冲击,而治疗“赤字癌症”的相关措施也将引发“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公共支出削减幅度过大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进而导致税收减少,加剧公共账户失衡;另一方面增加税收与社会保障缴款将制约企业活力并加大民生压力,更将挑起不同政治群体间的无休止拉锯。对此,有商业界人士表示,艰难的预算博弈与持续的增税威胁无助于商业信心的恢复,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正在干扰企业制定长久的发展计划。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多持观望态度,并以冻结投资和招聘维持“怠速运行”。

  法国经济形势观察所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来法国政府大力创造就业机会,但在客观上阻碍了生产力的恢复。在侧重供应端的就业政策下,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多是以共享工作量的形式落地,而非实际推动生产,真正通过核心价值、改造工艺、创新技术及新增投资等转化的生产力持续处于被压制状态。在购买力方面,尽管2023年法国家庭购买力曾略有上升,但多项民调数据显示,“生活水平正在持续恶化”。在二季度的数据中,家庭商品消费作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传统支柱为零增长,其中食品支出有所减少,而天然气和电力消费有所增加。对此,有经济学家指出,“家庭商品消费的表现显示出法国民众正开始过紧日子,特别是在食品通胀率已大幅改善的情况下,食品消费仍然有所下降的现象极具代表性”。在外贸方面,法国经济学家指出,法国生产体系可持续增长与为实际收入创造条件的能力正在减弱,集中显示为法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中的份额持续下降。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法国出口表现持续下滑,在俄乌冲突加剧能源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下,法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减弱。2019年至2023年间,法国在全球贸易市场的份额损失约22%。

  面对当前经济数据的整体向好,法国政府及经济学界均保持了相对冷静与谨慎的客观态度。无论是应对短期内政治洗牌将带来的持续冲击,还是中长期多领域结构性难题未解,均需优先创造相对稳定、可持续、可预期的内外环境,充分立足民众核心诉求与长远发展,以耐心细致的政策设计与长久规划的改革勇气逐个击破顽疾,切实重赋经济活力与韧性。 (作者:李鸿涛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