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法国新工厂净增280家,其中210家于近两年设立,工业岗位净增9.3万个。法国媒体评论称,法国再工业化努力已产生积极效果,但是要收复失地,即让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从10%恢复到15%,仍需很长时间。
法国再工业化努力取得积极效果,要归功于政府接连出台的刺激政策,尤其是2013年启动企业税收改革,2017年推出劳动力市场改革,2020年千亿欧元复苏计划将300亿欧元用于振兴工业,2021年推出“法国2030”计划,宣布为未来产业投资540亿欧元。
其中,“法国2030”计划下已有1900个创新项目获得140亿欧元公共资金支持,创造了4万个直接就业机会。据独立经济学家团队评估,该计划将对法国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到2030年,GDP增加值可达800亿欧元,就业机会新增60万个;中期内,540亿欧元公共财政支出可被公共收入增长完全抵消。
评估同时指出,法国虽已遏制住工业下滑,还引来多个“超级工厂”投资,但是大部分项目尚未投产。而且,已有政策主要旨在缩小差距,让法国站到工业脱碳转型的起跑线上,尚未形成竞争优势。
争取关键行业的创新项目落户本国,是一场全球竞争。就公共财政支持而言,法国优势确实不突出。《回声报》评论说,美国工业补贴现在是“用喷枪而不是喷壶来分配”。在欧元区,法国预算回旋余地好于西班牙或意大利,但是远不如德国。英特尔投资300亿欧元在马格德堡建厂,德国政府援助100亿欧元;台积电的德国项目总投资100亿欧元,德国政府承诺提供50%资金。而意法半导体和格芯在法国建厂,投资总额75亿欧元,法国政府的资金支持是29亿欧元。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超级工厂”虽有标志性作用,是罕见事件,但再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对经济上下游进行深度改造,涉及土地供应、产业生态培育、技能培养、行政手续简化,以及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向工业方向重新平衡等方方面面,改造成果往往多年以后方能展现。
有专家认为,与亚洲国家和美国相比,法国工业竞争力差异仍然显著,但是可争取在欧洲层面恢复市场份额。法国拥有高速铁路网和以核电为主的低碳能源供应,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结构方面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在土地供应、技能培养等方面,法国面临与邻国相似的不足。
法国制造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间,法国工业职位空缺数量增加了两倍,达到约6万个。7月底,受政府委托、为“法国2030”创新企业落户筹备土地的专家团队提交报告说,要让工业在GDP中占比恢复5个百分点,必须找到2.5万公顷工业用地,并将电力产量提高一倍。
为补齐短板,法国国民议会7月下旬通过的《绿色产业法案》提出了释放土地、投入大量资金培养未来工业所需人才、引导私人储蓄投资绿色产业、简化并加快建厂审批程序等措施,接下来将进一步校准实施办法,为再工业化这场长征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