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华是元首外交的一次成功范例

2023-04-12 00:40:04 编辑:贸促会驻外代表处法国 驻法国代表处发布 来源:中国网

孙海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欧洲中心主任,前驻外大使

2023年4月5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对中国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马克龙2018年和2019年的两次对华国事访问首站分别是西安和上海,一个是中国文化之都和古丝绸之路起点,一个是中国经济之都。此次国事访问径飞首都北京,政治活动之后前往广州。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镇和中国经济起飞的代表城市之一。马克龙三次中国之行首选的三个中国城市,代表了古老与年轻、生机与发展、腾飞与辉煌的中国的基本面貌,体现出马克龙希望了解中国和与中国发展全面关系的对华政策考量。

通过此次来访,两国元首将为中法、中欧关系发展制定大方向和主基调,提供战略引领。全面重启中法、中欧各层级交往,激活各领域互利合作要素,排除干扰和挑战,为中法、中欧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注入新动力。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访华,体现了欧方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意愿,符合中欧共同利益。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严重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宁,发展中国家面临困难增多。中欧必须坚持对话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法、中欧经济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欧洲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拥有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数十年前,欧洲大国就极为重视中国的市场潜力,现在更视中国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2022年,欧盟和中国在对方的投资额分别为100亿美元和6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6%和23.7%。法国媒体指出,马克龙携50多位大企业家来华,就是要表明欧洲并非要与中国脱钩和分离,而是要继续保持对华经济关系。马克龙5日在北京讲话,试图驳斥有关中西方之间紧张关系“不可避免地呈螺旋式上升”的说法。此外,他还对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表现出的杰出勇气表示赞赏。

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空客公司与中方合作伙伴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其中既有总额近200亿美元的160架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还有第二条生产线的建设计划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合作。此外,两国还签署了农业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续发展、文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可以说,中法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得到全面深化。2023年将举行中法战略、经济财金、人文交流三大高级别对话机制新一次会议。法国将担任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中法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2003-2004年,中法互办文化年,促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在中国掀起了“法国热”,在法国掀起了“中国热”。在抵达北京当晚,马克龙出席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强调人文交流在两国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宣布开展一系列新的文化交流项目。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将联合举办系列庆祝活动,中法文化旅游年将正式启动,并以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深化两国人文交流合作。凡尔赛宫将于2024年4至6月间在北京故宫举办“凡尔赛宫中的中国”展览,介绍18世纪中国文化对凡尔赛宫乃至全欧的影响。2024年将是中法交流大年,在华“法国热”和在法“中国热”有望再现高潮。

马克龙总统行前决定邀请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来访,对外宣称是“希望欧盟用一个声音讲话”,实则具有强烈地显示“法国仍是欧盟政治领袖,欧盟的政治舵手仍是法国”之意。法媒体评论称马克龙仍希望以欧盟领导人的身份与中国接触,同时影响冯德莱恩的立场。

抵达北京后,马克龙在讲话中谈道,中国在寻找和平之路过程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他指出,邀请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同访,意在与中方协商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在会谈中,欧方表示赞赏中方为推动政治解决危机所做努力,期待中方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合作,找到劝和促谈的办法。

中法两国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独立自主精神的国家。稳定性是中法关系的突出特征和宝贵财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精神,是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基本指导原则。

法国总统马克龙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邀对华进行的国事访问,恰逢其时,受到两国人民的一致赞扬,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马克龙中国之行成果丰硕,为促进两国务实合作和两国关系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习近平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并致辞,使两国企业界大受鼓舞。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共同擘画两国关系未来,在国际问题和全球治理等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是元首外交的一次成功范例。合作与和平是人心所向,对抗与分裂逆历史潮流。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应该也必须得到满足,脱钩断链与集团对抗应该也必须受到谴责和抵制。还是那句老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责任编辑:张智超、任斌、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