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欧洲人消费习惯正悄然发生变化,受能源价格大涨影响,欧元区通胀率一路持续攀升,剥夺了很多人的幸福感。
以电价为例,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一季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电力批发价格上涨了411%,希腊上涨了343%,法国上涨了336%,意大利上涨了318%。随着能源账单的不断飙升,许多人账户上的钱几乎一到账就立马花了出去。
从目前来看,没有迹象显示能源危机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能源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受油价大涨影响,更多欧洲民众选择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拼车出行。高峰时段的堵车情况都不如以前严重,拥堵路段也有所减少。化工产品公司汉高集团负责人卡斯滕·克诺贝尔告诉当地媒体:“我们可能会像疫情期间那样回到居家办公的状态,但这一次是为了节约能源。”
为应对能源供应紧张局势,鼓励民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德国政府还推出了暑期优惠车票,6至8月人们可以用每月9欧元的价格乘坐德国各地的公共汽车、轻轨、地铁和部分火车,以及某些地区的轮渡。当然,公共交通设施拥挤、延误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此外,很多欧洲人开始使用电力公司给的省电建议和网上流行的一些节电小妙招,例如减少使用耗电量大的家用电器,尽量多利用电炉和烤箱的余温,彻底关掉电器避免待机状态费电,充分利用太阳能等。
受影响的不仅有普通家庭,很多能源密集型企业和一些相关行业也不能幸免。德国有的玻璃生产商苦不堪言,能源成本增加了近五倍,如果不大幅提高售价,就无法生存;法国有的运输公司烦恼不已,公司过去两个月的燃油费大涨,不得不举债度日;还有荷兰的乳制品厂,因多个生产环节都需用到大量电力及天然气,导致生产不能正常运作,还连带影响下游很多销售商。
欧盟成员国日前达成一项协议,同意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根据各自选择的措施,将天然气需求在过去5年平均消费量的基础上减少15%。若届时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等情况,欧盟将采取强制措施减少天然气需求。
欧洲多国也在出台各自的节能措施。德国首都柏林开始关闭部分建筑的夜景照明,熄灯范围将涉及约200处建筑、1400盏景观照明灯。柏林市政厅及德国国家歌剧院、夏洛滕堡宫等多处地标和历史遗迹均在“熄灯”之列。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欧盟的措施依然面临不少困境。一方面,节气协议中列出的豁免条件令外界对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存在疑虑。另一方面,寻找其他能源供应替代方案也存在工期长、成本高,短时间内很难满足欧洲市场能源需求等问题。近期,欧洲多国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煤电,欧洲议会投票支持给天然气贴上“绿色标签”等举措,招致干扰欧洲经济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不利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