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3月1日报道,根据德国排放交易机构收集并与其分享的数据,只有一小部分欧洲公司遵守了对碳密集型进口产品的报告截止期限,突显出欧盟从2026年开始对进入欧盟的碳密集型产品征税的努力面临的挑战。
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是全球首个对碳密集型进口产品征税的举措,目的是防止来自高污染工业国家的廉价进口产品大量涌入削弱欧盟的重工业。根据欧盟的排放交易机制,重工业受到严格的气候监管,必须为温室气体污染买单。
但根据德国排放交易机构收集并与英国《金融时报》分享的数据,在被期待报告排放量的2万家德国企业中,只有不到10%在今年的早先最后期限前做到了这一点。瑞典环境保护局表示,只有11%的预期报告已被提交。
“我们预计的数量比目前收到的数量多得多”,德国联邦环境机构UBA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进口商迄今还不知道这项义务”。
包括铝、钢铁和化肥在内的7个行业的企业被要求在1月31日前提交量化其进口产品碳排放的报告,这是将持续到2026年的试验期的第一阶段。未从7月中旬开始报告的企业将面临每吨碳排放50欧元的罚款。
许多业内人士担心,所涉及的繁文缛节将增加本已沉重的行政负担,加剧人们对欧盟正在失去竞争力的担忧。“有很多困惑和不确定性。”挪威铝生产商Hydro的气候政策经理莎拉•海伊(Sarah Hay)表示。
花旗(Citi)分析师警告称,“特别是从俄罗斯、土耳其、印度和中国进口的份额较大的欧盟国家,可能会看到水泥和石灰、化肥、钢铁和铝的投入成本上升”。
由于技术故障,最后期限延后了一个月,欧盟委员会表示,截至2月底,已提交了近1.3万份报告。大多数报告都是关于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
在2021年对该税的初步评估中,欧盟委员会表示,预计每年将有23.9万笔进口交易属于该措施的范畴。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很难判断每个季度应该提交多少份报告,因为只是按年度进行了估算。
鉴于该措施的新颖性,欧盟官员淡化了明显的申报不足,并表示将根据企业的早期反馈,很快提出简化该机制的建议。
一位官员表示:“我们需要提出正确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数据才能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