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知识产权是对外贸易竞争中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企业保持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汕头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程晓群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贸促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风险防范(汕头)线上培训班上这样说。
参会专家通过梳理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知识产权典型问题,帮助企业提升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以前我们关注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在日韩包括东南亚市场,印度甚至非洲、南美洲等地,中企也遭遇了不少知识产权纠纷。”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处副处长唐怡介绍,这些纠纷也存在地域特色,专利纠纷仍然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东南亚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之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以及商业秘密的纠纷呈现增长态势。“最受中企关注的走出去商标被抢注的风险仍然比较高。尤其随着跨境电商飞速发展,我国的一些品牌和产品受到关注和喜爱,商标被抢注时有发生。”唐怡提醒。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主要包括与经销商/代理商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新领域新业态相关知识产权纠纷等。其中,与经销商/代理商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最典型的就是商标抢注。应对这类纠纷,唐怡建议企业提早布局,尽量在比较确定的目标市场国家提交专利申请,同时善用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国际协定,比如马德里协定、PCT、海牙协定等,通过提前布局,履行相应手续,商标、专利可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保护。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则主要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商号等。“对于参展产品本身、工作手册、宣传册甚至宣传使用的图片、音乐都要做好风险排查,这些都有可能涉及著作权侵权范围。”唐怡还提到,企业参展还要特别注意展位设计问题。比如某企业曾请A设计公司设计展位,未达成合作后擅自将A设计公司提供的展位设计方案交给B设计公司进行优化,最后就出现了展位设计方案著作权的纠纷。
“展会时间短,纠纷的发生可能很突然,所以一些展览业发达的地方会请法院设立单独的快速程序,以便快速做出反应。比如西班牙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举办地的巴塞罗那商业法院就为预防参展企业之间存在的潜在冲突,提供了涉及监管和快速采取行动的解决服务。”唐怡表示,参加展会的企业一般都是在某地短暂停留,当地的律师及专家资源储备往往不足,因此建议企业在展前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和预警。一旦收到对方的侵权警告信,要及时和律师进行协商,评估对方发出的警告信是否有依据、如何回应,是否需要发一封反警告信件。同样,如果企业发现涉嫌侵权的情况,也要及时做好取证。
近年来,我国出海企业能够愈加成熟地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但是面对新领域新业态相关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是跨境电商领域,企业仍要提高警惕。此类纠纷诉讼程序快,与传统跨国知识产权案件两三年的时间相比,审理时间周期仅需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域外司法文书主要以电子邮件形式送达,这导致一些不经常使用邮箱的商家没有及时发现文书并错过应诉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缺席判决,因而送达方式也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而缺席判决赔偿额较高,甚至远远高于实际侵权所得。“诉讼回报率高,立案门槛低,中小微商户应诉能力低,维权利益促动权利人和国外律师’围猎‘跨境电商商户。”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明珠介绍,尽管电子邮件向中国境内企业送达的合法性判断不可一概而论,但企业仍应对通过电子邮箱收到的法律文书提高重视。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应对,寻求律师的专业帮助,必要情况下可购买知识产权诉讼保险。
赵明珠建议,企业在开展进出口业务前,要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环境进行调查,并安排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的相关设计和措施。建议委托专业的IP律师对商品所涉及的商标、专利技术和外观设计进行详细调查检索,如发现侵权可能性要及早进行规避处理。“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度自律,从根源上防止别人提起侵权诉讼。”赵明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