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贸易合规及制裁风险、海外技术霸权风险等全球竞争态势下多重合规风险:深圳促出海企业全方位加强合规建设

2023-08-08 07:30:00 编辑:贸促会贸易报社 中国贸易报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指引下,中国企业 “出海”正当时。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及各种合作关系愈加复杂,建立并完善配套合规体系,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必由之路。近日,深圳市贸促委举办“企业国际化合规经营:跨境供应链之企业出海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线上专题讲座,邀请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芳为企业全方位解读出海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出海投资一般会通过建立产品经销网络,投资或合资建厂,与本土企业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海外业务部署,进而赢得可观的海外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升级海外战略规划,拓展市场版图。”潘芳介绍,在进入海外市场后,坚持合作与自研结合,提升核心技术研发水平,持续垂直化整合,打造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成为企业更高层次的追求。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潘芳表示,车企一般会经历整车出口、本地建厂、本地化开发三个阶段。目前,我国车企已进入通过整车出口开拓海外市场阶段,后期可能会计划在海外多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本土化。“本土化优势不言而喻,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提高生产量,增大产能以及更好对标当地客户的需求。”潘芳还提到,在当地建厂还能获得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税务以及新能源相关的政策补贴。

与此同时,欧洲要全面实现新能源落地,并且欧盟从2035年开始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可以看出海外对新能源汽车存在明显的政策导向利好。其中一些主要的销售国别,如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实现了明显的增长。“虽然出海的机遇很大,痛点也非常明确。”潘芳在为企业梳理出海机遇和风险时指出,第一大风险就是海外政策法规复杂和监管趋严。潘芳提到,虽然国外有很多对新能源汽车友好的政策,但随着产能的提升,利润空间的加大,当地为了扶持本土企业,对于外来的投资主体可能会施加更多的严格审查和限制。

同时,受地缘政治影响,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土企业,以海外企业危害国家安全、强制技术转移、偷窃知识产权、限制市场准入、享受不合理的政府补贴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为由,限制海外企业发展,通过立法、禁售、调查、加征关税、贸易制裁等多种限制性手段打压海外企业。“极端地缘冲突及贸易保护可能致使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进行破坏性干预,造成公司业务连续性中断。”潘芳提醒,出海企业要提前进行业务布局与合规防控,才能在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规划方面建立更具灵活性的架构。

“反垄断业务在出海合规中也是企业尤为关注的。”潘芳表示,针对境外对直接投资的审查,企业具体注意事项包括审查的性质是强制性的还是自愿性的,审查是针对一般行业还是特定行业,审查的时间在交割前还是交割后等等。在预防国家安全审查风险方面,她建议企业先综合判断是不是可能触发目的地国的一些安全审查,包括对于国防关键技术、关键的基础设施、敏感的个人数据等都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面对贸易合规及制裁风险、海外技术霸权风险、境外监管调查及执法风险等智能化发展及全球竞争态势下的多重合规风险,企业提前进行合规风险排查与出海地域及产业部署显得尤为重要。潘芳建议,出海企业可以进一步在整体合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就业务涉及的重点国家地区开展专项合规管理,包括国别监管政策的合理预警、调研、监管动态跟进,针对性管控措施落地等。

有企业提问大多出海企业都是跨国公司,怎么实现全球管控,以及总部怎么对海外的子公司进行管控?潘芳认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建立全球统一的架构及管理要求、定期了解子公司管理现状及风险、畅通监管渠道并整合管理资源。常见方式比如编制全球通用的管理制度平台,要求子公司进行本地化落地实施;定期开展宣传评估了解子公司管理方式;建立直达总部的监督举报渠道等。

“还要特别注意舆情及社会风险。”潘芳表示,出海企业在海外往往代表中国形象、中国品牌、中国产品、中国质量,由于各国巨大的文化差异,出海企业可能会成为海外舆论的针对对象。提前进行舆情管理及危机公关应对,可有效防范因舆情和地方保护等社会及政治因素引发的合规风险及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