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科技赋能未来 创新引领发展”的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300余名中外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热议深化全球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科技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在视频致辞中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产出、研发支出、风险投资交易和知识产权申请数量都在继续增长,反映出人们对于创新创意产业的重视和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刚林在视频致辞中说,更持久的复苏需要全球在科学研究和探索方面有更多的合作。我们要鼓励各国政府深化合作,并且与私营部门和科学界一起推动创新改革发展。
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主力军。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看来,不创新,无未来。伊利近年来正通过科技赋能,在牧场管理、工厂建设、产品运输及终端消费的全过程中,探索“全链减碳”新模式。
从科学研究到创新应用,从弥合数字鸿沟到加快低碳转型……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可持续的全球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期待在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中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赵汤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技术创新是英国对华贸易投资的支柱。我们认为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包括数字化转型、新能源、医疗技术等,很多这些领域的英国公司正在寻求与中国进行更多贸易投资往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桂华指出,科技创新推动了全球产业合作格局的重构,国际分工体系的全面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各国竞争高地,未来的科技前沿与开放合作是科技工作者关注焦点。
大会期间还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报告《仿生界面科学未来技术战略发展布局》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介绍,中国在仿生界面科学及未来技术的布局将推动科技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科技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世界的科技进步也离不开中国。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下一步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合攻关。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说,在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切实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实质贡献。
本次大会由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中国科协、北京市人民政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举办。
来源:新华社,记者:谢希瑶、严赋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