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医疗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外国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信心进一步增强。”1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发布会,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胡文辉表示,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工作量质齐增,各项数据呈现以上四方面特点。
2021年数据呈现四方面特点
截至2021年底,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59.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上年提高1.2件;有效商标注册量为3724.0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0个,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56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2万件。2021年,中国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3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5928件。
2021年,中国市场主体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0.8万件,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63.6%。
会上发布,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增长最快的3个领域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疗技术,分别同比增长100.3%、32.7%和28.7%。
培育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同样是中国推动知识产权融入创新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会上发布,2020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6%。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累计建设57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30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及22家地方分中心。2021年,向地方通报4批次81.5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前3批撤回率达97%。打击恶意商标注册申请48.2万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202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专项行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专利代理行业的监管。该局还快速驳回抢注“长津湖”“全红婵”等商标注册申请1111件,依职权主动宣告注册商标无效1635件,向地方转交涉嫌重大不良影响及恶意商标注册案件线索1062条。在全社会营造了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的高压态势。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在即。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部署落实了对北京冬奥组委提交的会徽、名称等63件奥林匹克标志予以公告保护;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火炬造型等加强专利商标保护;会同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从去年的10月中旬到今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等工作。
中小企业发展获得多项支持
去年,中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普惠性也进一步增强。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98亿元,惠及企业1.5万家,同比增长均为42%左右。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1.1万家,占惠企总数的71.8%,充分显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普惠特点。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如何在知识产权政策支持下快速成长?
202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为期3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力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惠及“百园万企”。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改的专利法规定了开放许可制度。“当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在许可使用费统计数据发布、评估标准研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支撑制度的有效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文辉表示,下一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提升许可声明提交、信息公开、备案办理等环节的便利化水平;完善使用费定价、许可对接等配套服务;加强规范引导和监测监管,按职责做好纠纷调解,结合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推动更多的人用好制度、盘活专利。